漫谈“每有会意”

王乾荣

陶渊明说: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焚膏继晷。”

“不求甚解”,即读书读得迷迷瞪瞪不太理解,“会”哪门子的“意”呢?我想或许是这样:“好读书”,自然是破万卷的,否则何谈“好”?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焚膏继晷。”就“好”这一口嘛,于是读之。读着读着,孔子又曰“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,“乐”即“使……快乐”呀——又好又乐,读得更起劲儿啦。

万卷之书,卷帙浩繁,内容庞杂,总有疙里疙瘩的地方,怎么办呢?总不能因噎废食,见了书便退避三舍吧?仍读——所谓开卷有益,一些难啃的经典,持之以恒沉浸其中,也许便“会”出一点一滴“意”来,进一步集小意为大悟,至此,这个读者方可称“读书人”焚膏继晷。

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焚膏继晷。其实“不求甚解”,是不过分纠缠之意,并非全不理解,只是把不懂处暂且存疑。须知既有之书的旨归和词语诠释,其琅琳珠璧,经纶释义,乃千人千说,统称“诗无达诂”,你宗此一说,又觉彼一说也有点道理,学问求善无厌也,你不“不求甚解”,又能怎样?一味钻牛角尖,也可能会陷入泥淖,或者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

我挺赞赏五柳先生这个读书观,更敬羡其所言之“每有会意”焚膏继晷。心有所获,便自得其乐,否则青灯黄卷,焚膏继晷,费劲劳神读书,不是竹篮打水了吗?本人三尺微命,打小认了几个字,略识集腋成裘道理,即使乘地铁、待就诊,也要带个书报漫读,不懂先放过去,有时一目十行,有时横扫一片。您别说,这种零敲碎打,无心之获,时有惊喜。

当然,我的简浅读书法,只是一个平庸读者的乱弹,不适合从事专业性很强的“读书”焚膏继晷。钱学森说,一个专业人士,专业书当精读。我是搞新闻行业出身,曾听人云“新闻无学”,其实不然。新闻记者应该是百科全书式人物,须读百科之书而择其要者略。多读、精读、比对着读,或许便总能有新的更精确的“会意”呢。

展开全文